這幾天,最不能淡定的可能就是中國的吃貨們了。
近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發出“求助微博”,稱太平洋生蠔入侵丹麥海岸,由于沒有天敵,繁殖迅速以致于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威脅,連丹麥自然保護局都拿它們沒辦法。
外來的“不速之客”
事實上,近幾年類似事例不少,美國的鯉魚和牛蛙、萊茵河的大閘蟹、澳洲的紅蟹,現在又來了丹麥的生蠔、古巴的螃蟹。
此前入侵國外并泛濫成災的水生生物中,則不乏對生存環境要求頗高的生物——鯉魚、蟹等。
鯉魚是一種對水質變化很敏感的生物,一旦水里出現有害污染物,其死亡率很高。
而根據中科院水生所的監測,長江中“四大家魚”的魚苗,已經從60年前的300多億尾,下降到不足1億尾,搞不好也有滅絕的危險。
原產地在中國的大閘蟹長期泛濫于德國和英國。反觀國內,純種原味的大閘蟹在中國的水系當中已經幾乎滅絕。
當原產于中國的水生動物在歐美泛濫卻在國內瀕危時,調侃去國外組隊“救災”之余,我們更應該警醒。
當我們將自己能夠“把入侵物種吃成瀕危”看作引以為傲之事時,更應該了解自己吃進去的多是耐污生物,很可能會危害身體。
也許該救的是我們自己!
我國的水污染嚴重到什么程度?
原國家環保局曾發布新聞:在全中國七大流域中,面臨的嚴重問題是水體污染和水資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機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營養化嚴重。
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輕順序為: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遼河、淮河、黃河、海河等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
受生態環境惡化影響,一些珍貴物種的種群數量不斷減少,甚至瀕臨滅絕。
我國特產的淡水豚,體呈紡錘形。長江中下游干流是其主要活動范圍,屬瀕危動物。
另一方面,水體污染對人的危害逐漸顯露。一項統計顯示,中國水污染事故年發1700起以上。
就在前幾日,一篇名為《華北地區發現170000平方米超級工業污水滲坑》的圖文報道引發關注,文章稱河北和天津均有大面積工業污水滲坑污染問題。大片大片黑、紅、黃色的工業廢水廢渣,儼然已經是一個有色的湖泊。
據檢測,天津靜海滲坑中的污水PH值為1-2。專家表示,PH值1意味著水質已經嚴重酸化,一般正常的水質應該是弱堿性,PH值在7-8左右。強酸對土地的侵蝕特別嚴重,如果污染到地下水,將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水是生命之源,破壞水域生態就是在摧毀生命!
生活在中國本土的生物瀕臨滅絕,卻在國外活得很好。來到中國的生物被擺上餐桌,但很少有人關心它們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不可否認,我國的吃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不能因為“喜歡吃”而忽略更重要的話題。
比起去國外救蠔救蟹,當務之急是救我們自己,拯救污染水源、拯救瀕危生物、拯救同胞的生命。
環維是以水化學研究、水環境治理為方向的綜合配套服務商
業務涵蓋:
環境水處理藥劑的研發、制造、檢測與銷售
環境水處理工程的改造與升級
環境水處理的工藝研發、技術咨詢
環境水處理的托管運營及藥劑承包運營
旗下企業有廣州市豫泉凈水材料有限公司、廣西環淼實業有限公司、廣東環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香港豫泉進出口有限公司,。
Copyright ? 環維集團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20220538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