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治理問題中即使已經走了幾十步,最后一步污泥沒有妥善處置的話,將會引發了新的環境風險。近幾年隨著環保督察風暴來襲,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問題屢次曝光,不僅給全國的污泥問題揭開了蓋子,也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和行業高度重視。
全國兩會上,污泥處理問題成為焦點
進水水質和污泥處理處置是影響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的重要因素,但長期以來,污水廠一直存在重水輕泥問題,污泥的穩定化處理問題也一直懸而未決。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冶生態環保集團總工程師、中冶生態環保技術研究院院長程寒飛帶來了“關于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有效處理處置的建議”等。
程寒飛指出,對于城鎮污水處理廠而言,污泥處理處置不及時、不科學,甚至缺乏有效的污泥最終去向,導致污泥在系統內過度堆積和二次污染環境的風險。
目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規模達到2.2億噸/天,每年產生的80%含水率的濕污泥超過6000萬噸,隨著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的進一步提升和排水管道清淤的通溝污泥產生,預計到2025年我國污泥年產量將突破1億噸,污泥處理處置成為阻礙城鎮污水處理領域的短板現象凸顯。
同時,針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有機質含量低、含沙量高的特點,形成了“厭氧消化—土地利用、干化焚燒—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好氧發酵—土地利用、深度脫水—應急填埋”等四種穩定化處理與安全處置的技術路線,但對污泥處理處置普遍存在目標不明確、效果評估不系統、行業政策分歧等情況,污泥穩定化、資源化利用水平較低。
因此,為污泥處理尋找一條合適的出路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推進污泥處理工作,任重道遠又迫在眉睫
在歷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多地都暴露出污泥處置不當問題。污泥問題已經成為污水處理廠心里的痛,因此推進污泥處理已經迫在眉睫。針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工作,程寒飛提出以下3點建議:
1)開展污泥處理處置效果評估
國家層面組織力量對污泥處理處置工作進行專項調研,對污泥處理處置實際效果、存在和潛在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完善污泥處理處置標準,優選適合我國國情的技術路線,制定負面清單,防止污泥協同處理處置過程中污染物在氣相、固相(渣)之間的轉移。合理研究污泥資源化的有效去向,打破行業壁壘,制定污泥資源化利用國家標準,以標準倒逼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有礙污泥資源化的相關工業廢水不得進入),同時也借機以污泥中特征因子開展污染源溯源工作,有效促進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高質量運行。各級環保督查和檢查,明確污泥處理處置督查和檢查的具體內容、標準,作為必查和重點事項。
2)制定污泥處理處置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
各地政府應制定污泥處理處置專項規劃,詳細調查污泥存量,準確預測污泥增量,對其管轄行政區域范圍內的污泥進行系統布局,合理規劃位置、規模,明確污泥最終去向,污泥處理處置具體要求等。實現中長期規劃與近期風險化解相銜接,開展污泥專項行動,有效處置存量污泥,減小環境污染風險。
3)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污泥資源化利用工作
基于環境風險化解、能源與資源利用、碳減排貢獻等污泥處理處置項目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投資和運行費用,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于其生態價值進行相應補貼和有關產業進行稅收優惠,將污泥合理處理處置工作納入生態城市、資源綜合利用城市評選的內容。各地政府將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處置費納入年度預算,進行及時足額支付相關主體。
從以上建議中,可以看出未來不僅污泥處理是環保督查必查事項,政府也將提供支持和資金保障。
去年兩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也提交了《關于完善環保產業進水與污泥處置的提案》,其中建議:
出臺污泥土地利用相關的鼓勵政策和國家標準,健全污泥協同電廠焚燒和建材利用(磚、陶粒)的污染排放衡量指標。明確污泥處理處置地方政府支付科目,及時足額支付污泥處置的費用。完善污泥處置項目政府補貼機制,政府補貼政策應當與國家鼓勵的技術方向一致。比如,技術政策中明確厭氧消化和土地利用是首選技術方向,應當配套出臺沼氣利用的發電補貼政策以及污泥堆肥產品資源化的優先采購政策,而濕污泥熱值偏低,直接焚燒沒有發電價值,因此污泥焚燒的配套政策就應該是有前提條件,污泥含水率或者收到基熱值應當達到一定要求,才能夠適當補貼,而污泥直接焚燒發電的鼓勵政策就不太適宜。
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參與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項目投資、建設及運營。目前市場上有PPP(BOT)和政府采購服務兩種模式處理市政污泥,由于政府采購服務合同通常合同時間短,所以處置方式不穩定,不利于降低政府處理成本,而且運行風險更高,建議國家層面引導地方政府采用長期協議模式。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這個提案也很有針對性,重點提出了國家政策標準、經費保障、技術方向、商業模式等行業痛點,都是業內非常關心的問題。
如果以上這些建議都能夠得以實施,相信對于污泥處置工作將是一大推動。
生態環境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
對于全年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提案,生態環境部也做出了答復。
生態環境部的答復是:
下一步, 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將加快推進四項工作。
1、編制實施《“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著力破解污泥處置難點, 推動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相關工作。
2、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污水污泥處理項目建設。2021年5月,發展改革委印發《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繼續支持污水處理等項目建設。
3、提升技術創新和應用水平。進一步發揮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政策協同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環保裝備,推動環保產業健康發展。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裝備,開展研發攻關。培育創建環保產業技術創新中心,開展先進適用節能環保技術裝備試點示范,加快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
4、加強監督檢查。深入開展“清廢行動”,嚴查重處污泥違法處置典型案件,形成強大震懾作用。持續將污泥處置問題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的重點,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切實提高認識,加大投入,積極推進污泥置能力建設,提升污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水平。
應該說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信號1:政策有了
生態環境部所說的《“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已經于2021年6月發布。
其中提出,到2025年,城市和縣城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 90%以上;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地區建制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污泥無害化處置水平明顯提升。到2035年,全面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
對于如何破解污泥處置難點,實現無害化推進資源化,該規劃也給出了許多具體措施。
比如污泥處置設施應納入本地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十四五”期間,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
而在技術要求方面,對于污泥無害化處置,新建污水處理廠必須有明確的污泥處置途徑。
鼓勵采用熱水解、厭氧消化、好氧發酵、干化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鼓勵采用污泥和餐廚、廚余廢棄物共建處理設施方式,提升城市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水平。
總之,政策方面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技術路線和方向,應該說對于推進污泥處置工作還是有非常有幫助的。
信號2:錢還沒來
政策雖然有了,但資金還是尚未明確。
《“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中,雖然提到了“完善費價稅機制”,其中規定:各地要按照覆蓋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和污泥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合理制定污水處理費標準,并根據當地水污染防治目標要求,考慮污水排放標準提升和污泥處置等成本合理增加因素動態調整。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font-variant-numeric: inherit; font-variant-east-asian: inherit; font-stretch:
環維是以水化學研究、水環境治理為方向的綜合配套服務商
業務涵蓋:
環境水處理藥劑的研發、制造、檢測與銷售
環境水處理工程的改造與升級
環境水處理的工藝研發、技術咨詢
環境水處理的托管運營及藥劑承包運營
旗下企業有廣州市豫泉凈水材料有限公司、廣西環淼實業有限公司、廣東環維環??萍加邢薰?、香港豫泉進出口有限公司,。
Copyright ? 環維集團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2022053819號